解析华菱星马自主创新之路

商车网2013-08-20

即使嗓音沙哑,豪迈的格调也丝毫不会减弱。每一次商务大会上,华菱星马汽车集团董事长刘汉如的“演讲”都会成为压轴大戏。

分析形势高瞻远瞩,梳理发展条分缕析。刘汉如的魅力在于胸怀梦想,而又精练实干。

从名不见经传的专用车小厂出发,刘汉如一路带领华菱星马实现了重型卡车以及发动机的自产,逐步靠近“跻身世界一流重卡”的梦想。

重卡新兵华菱星马在今年完成了行业第二位的销量增速,厚积薄发、实现复兴的时机已到。

十万辆重卡梦的目标越发清晰,产能部署之外,更重要的目标是要让企业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个新品牌的成长总是艰难,需要几十年的时间积累、沉淀。“我们不仅要做百亿企业,更要做百年企业”,刘汉如一直坚信华菱的春天就要到来。

刘汉如

华菱星马厂长刘汉如

重卡梦

二十年前,当刘汉如走上华菱星马厂长的领导岗位时,华菱星马还只是一家不起眼的建筑机械厂。调结构,重定发展方向,伴随着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刘汉如成功带领着彼时还名为星马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的华菱星马成为国内专用车行业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不仅只是成功上市,星马汽车的经济指标常常超过整车企业,如此业绩已着实让人惊叹。然而早在星马上市之前,刘汉如心中就有一纸更宏伟的蓝图——制造重型卡车。

“咱们能造重型车?”当刘汉如提出自己造重卡的梦想时,企业内部的质疑不绝于耳。“一没钱,二没技术,三没市场准入,风险是不是大了点?”刘汉如承认风险确实存在,但是困难却不是企业裹足不前的借口。

刘汉如认为,彼时国内重卡以及进口重卡的高价格都为新进入者提供了机遇。刘汉如从来不是冒进的机会主义者,他长于把握发展大势,而又充满破局者的勇气。“星马专用车一年至少可以消化3000辆重卡底盘,能把风险降到很低的程度。更何况,星马采用自制底盘,可以节省大量采购成本。重卡项目早一天上马投产,就能早一天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刘汉如笃定造重卡将是企业发展的突破口。

很多初入重卡行业的新兵往往把造重卡想的过于简单。“让国外顶级设计公司设计驾驶室,配上些高端的发动机、变速箱、悬架,再加上一些时髦的电子产品,就可以成为高端产品。”市场上不乏这些想法,但在刘汉如看来,造重卡是非常需要底蕴的。

“汽车不是搭积木,不是把先进的零部件组合到一起就可以叫好车。同样的零部件,不同的企业装配出来以后,性能会有很大的差异,世界知名的汽车品牌,哪个不是有上百年的历史积淀?”刘汉如介绍说,当初华菱星马选择造重卡时,无技术,缺资金,少人才。正是看到了自身实力与老牌重卡企业之间的差距,刘汉如选择“站在巨人之肩”,引进日本三菱扶桑重卡技术。

事实证明,引进三菱技术是一着妙棋。2002年,华菱重卡项目在一片看衰声中上马,而当华菱重卡在两年之后问世时,由于采用了2000年之后的三菱技术,极大提升了国内重卡产品的技术等级,五年内销量就突破了三万辆。“当时重卡产品的技术等级很多还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水平,华菱做的是助力重卡行业加快前进的脚步。”刘汉如如是说。

华菱重卡成功的市场表现曾引起了很多国外重卡制造商的兴趣,不少洋巨头向华菱抛出了橄榄枝,希望通过与华菱合资分得中国市场的一杯羹。“西风东进”之势在国内重卡行业日渐盛行,刘汉如内心却异常清醒,一条独特的发展路线在刘汉如心中逐渐成形。

“如果合资的结果是换来一个没有话语权的企业,不如另起炉灶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刘汉如着实是一个自信的“梦想家”,他的华菱不重复他人,开启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征程。这条道路的内涵在于消化吸收三菱扶桑技术的基础上,立足于自己的研发团队,开发自主重卡。

华菱推出的自主品牌重卡星凯马初入市场就引领了一场技术风暴。脱胎于三菱扶桑技术平台,华菱自主重卡已经实现了对日系重卡技术上的超越。“我们已经可以把日本重卡挡在中国市场之外,目前在对标欧洲。”刘汉如自信地表示,只要坚持自主发展,中国汽车的国际化目标一定可以实现。

华菱重卡

刘汉如自信,他敢于在没支持、不合资的背景下造重卡,更敢于喊出“进口替代,树立重卡新标准”。自信的背后更彰显骨气。“我们有无数次死去的理由,却把重卡做出来了,还做到了中国最贵,世界有名。咱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拉动发展。”这种骨气无疑也是支撑刘汉如披荆斩棘的源动力。

中国“芯”

“做汽车难,做汽车发动机更难,做重型汽车发动机简直难上加难。”刘汉如坦陈,制造重型发动机颇为不易,然而“要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必须要实现发动机的自产”。二十年来,刘汉如带领着华菱星马从偏居一隅的专用车小厂发展到实现重卡自产,而今又成功挺进了重卡发动机制造高地。

“得发动机者得天下”是商用车行业内流传已久的一句老话。对重卡制造企业而言,掌握发动机自主研发技术,也就意味着企业有了发展的“心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优化产品品质,实现零部件产业链的最优匹配,重卡发动机的研发意义不言而喻。

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一路走来,华菱星马的每一步都足够稳健、精准。全面部署亮剑重型发动机制造领域,刘汉如深信华菱星马有底气、更有实力打赢这场攻坚战。

虽然不少业内人士注意到华菱星马会有大动作,但并没有人真正预料到华菱星马会将发展的标靶指向发动机研发领域。造重卡者前赴后继,华菱星马却“有胆”重卡、发动机双线发力。秉承着自主创新路线,刘汉如期待“打造强大的民族品牌动力”。

华菱星马的发动机项目始于2007年,为期五年的研发对于重卡制造企业而言,无疑意味着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与成本。按照刘汉如自己的话来讲,五年卧薪尝胆的时光是“搭上了全部身家性命来搞好发动机项目”。

为你推荐

更多精彩推荐